版权声明
凡本网站注明"来源:高考网"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高考网,未经本网站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经本网站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"来源:高考网".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典型案例剖析
边缘考生也能上重点
时间:2018-03-19 19:28:23 信息来源: 点击:次
随着高考录取结果的不断揭晓,近来陆续接到一些家长的短信或来电,有的是通过邮件或QQ留言纷纷报喜的:孩子被某某大学某某专业录取了,谢谢您的精心指导!下面摘录一个家长的留言信息:




上面被录取的这个考生是吉林省,理科,今年高考分数539分,理工一本线535分,高于省控线4分,意向专业为经济类、管理类等。专家方案初稿传给家长后,几经讨论、协商和修改,最终确认稿如下:
志愿顺序 推荐院校 黄金线差 投档率 优势率 历年录取误差检验值
上述“黄金线差”即经测算的2013年报考参考黄金线差,“历年录取误差检验值”是近年以这个线差去报考它的表现情况,正数即表示高于省控线这个值而被录取,很显然,所列学校均能在一本线上10分以内报考。但由于同一所学校报考的人一多,分数线就会上扬,所以为防止来自第三方不确定因素的影响(即竞争),方案在按照院校层次大胆设计了上冲型院校的同时,特别设置了保底院校。这个考生是被平行保底院校第一专业录取的,不仅以较低分数进了一所“211”,而且实现了自己的专业理想梦。从这位家长的反馈信息中不难看出,她们对录取结果是非常满意的。
由此,我们不妨对踩线生的报考进行一个清醒认识:
通常,我们把一本线或二本线以上20分以内的考生称为踩线生,之所以划定为省控线以上20分,是因为多数省市的大多批次划线是按1:1.2的比例进行的。比如某省本科一批计划招生10000人,则按12000名考生的分数作为最低录取控制线,也就是说,线上考生中包含了2000名虚额,假若在没有扩招或高校增加录取的情况下,理论上将有2000个上线考生落入下一批次。
按照现行招生政策,只要考生上线,就有资格填报本批次的志愿;只要考生志愿填报恰当,就有可能被录取,而不管你分数是高还是低。这就形成了一场全省范围内的志愿大博弈:10000个座位由12000个人去抢,抢到了被录取,抢不到则落榜,淘汰比例为5:1。于是,几家欢乐几家愁的局面就产生了,张三的高考分数好高,由于填报失误落榜了;李四的分数刚好齐着本科线,则被某大学录取了;孙五的成绩很不错,却上了所很一般的大学……在这场群雄逐鹿的智慧大比拼中,不仅考验着考生的选择,更考验着每个高三家长的见解与学识。有的家长肯于下功、善于学习,通过不懈努力掌握了志愿填报知识,靠自己的辛勤付出为孩子赢得了胜利;有的家长忙于生计或工作,没有更多时间和精力顾及孩子的志愿问题,干脆找专家请老师帮助解决,勇于在孩子身上投资,他们是花小钱赚大钱,一笔不大的开支换来了孩子终生发展的良好基础;有的家长介于上述二者之间,志愿常识似懂非懂或是一知半解,靠自己的水平很难胜任和完成孩子的报考任务,却又不舍得在这方面花钱投资,到头来不仅苦了学生,也为自己留下了愧对孩子的终生遗憾!
因此,高考不仅是考学生,而且也是在考家长——考家长为孩子设计一条什么样的人生道路,考家长能否在孩子学习和成长的关键环节是否舍得投资,考家长是算小账还是算大帐、在家庭重大问题的把握上是否具有超凡的勇气、智慧和远见卓识……
上面被录取的这个考生是吉林省,理科,今年高考分数539分,理工一本线535分,高于省控线4分,意向专业为经济类、管理类等。专家方案初稿传给家长后,几经讨论、协商和修改,最终确认稿如下:
志愿顺序 推荐院校 黄金线差 投档率 优势率 历年录取误差检验值
平行志愿A | 中南大学/985 | 15 | 5% | 1.1% | 31 | 14 | 16 | 15 | 15 |
平行志愿B | 南昌大学/211 | 17 | 25% | 2.4% | 16 | 17 | 18 | 17 | 17 |
平行志愿B备份 | 安徽大学/211 | 17 | 50% | 3.8% | 7 | 15 | 18 | 17 | 17 |
平行志愿C | 西交利物浦大学 | 13 | 25% | 2.0% | 33 | 12 | 14 | 13 | / |
平行志愿C备份 | 海南大学/211 | 10 | 25% | 3.4% | 12 | 10 | 11 | 10 | / |
平行志愿D | 合肥工大(宣城校区)/211 | 15 | 75% | 1.5% | 15 | / | / | / | / |
平行志愿D备份 | 广西大学/211 | 8 | 5% | 1.6% | 17 | 8 | 9 | 8 | 8 |
特别说明:①在招生专业充足的情况下,各个学校必须填满志愿表规定的专业数量,同时各校均要服从专业调剂;②院校顺序已设好,标蓝色的为保底志愿(不得随意更改);③为确保安全,方案一旦确定,不得向任何第三方透露。 | |||||||||
上述“黄金线差”即经测算的2013年报考参考黄金线差,“历年录取误差检验值”是近年以这个线差去报考它的表现情况,正数即表示高于省控线这个值而被录取,很显然,所列学校均能在一本线上10分以内报考。但由于同一所学校报考的人一多,分数线就会上扬,所以为防止来自第三方不确定因素的影响(即竞争),方案在按照院校层次大胆设计了上冲型院校的同时,特别设置了保底院校。这个考生是被平行保底院校第一专业录取的,不仅以较低分数进了一所“211”,而且实现了自己的专业理想梦。从这位家长的反馈信息中不难看出,她们对录取结果是非常满意的。
由此,我们不妨对踩线生的报考进行一个清醒认识:
通常,我们把一本线或二本线以上20分以内的考生称为踩线生,之所以划定为省控线以上20分,是因为多数省市的大多批次划线是按1:1.2的比例进行的。比如某省本科一批计划招生10000人,则按12000名考生的分数作为最低录取控制线,也就是说,线上考生中包含了2000名虚额,假若在没有扩招或高校增加录取的情况下,理论上将有2000个上线考生落入下一批次。
按照现行招生政策,只要考生上线,就有资格填报本批次的志愿;只要考生志愿填报恰当,就有可能被录取,而不管你分数是高还是低。这就形成了一场全省范围内的志愿大博弈:10000个座位由12000个人去抢,抢到了被录取,抢不到则落榜,淘汰比例为5:1。于是,几家欢乐几家愁的局面就产生了,张三的高考分数好高,由于填报失误落榜了;李四的分数刚好齐着本科线,则被某大学录取了;孙五的成绩很不错,却上了所很一般的大学……在这场群雄逐鹿的智慧大比拼中,不仅考验着考生的选择,更考验着每个高三家长的见解与学识。有的家长肯于下功、善于学习,通过不懈努力掌握了志愿填报知识,靠自己的辛勤付出为孩子赢得了胜利;有的家长忙于生计或工作,没有更多时间和精力顾及孩子的志愿问题,干脆找专家请老师帮助解决,勇于在孩子身上投资,他们是花小钱赚大钱,一笔不大的开支换来了孩子终生发展的良好基础;有的家长介于上述二者之间,志愿常识似懂非懂或是一知半解,靠自己的水平很难胜任和完成孩子的报考任务,却又不舍得在这方面花钱投资,到头来不仅苦了学生,也为自己留下了愧对孩子的终生遗憾!
因此,高考不仅是考学生,而且也是在考家长——考家长为孩子设计一条什么样的人生道路,考家长能否在孩子学习和成长的关键环节是否舍得投资,考家长是算小账还是算大帐、在家庭重大问题的把握上是否具有超凡的勇气、智慧和远见卓识……